如今的低碳節(jié)能是處處倡導,而國外建筑與室內設計師在低碳節(jié)能設計實踐方面的時間較早,積累的經驗較多,理論研究也比較深入。比如,賴特的早期就有針對性的在西、南兩側設計了有效遮陽的坡屋頂,室內采用開放式的功能布局形成了良好的空氣流通,德國、丹麥等許多利用生態(tài)學理論對傳統(tǒng)建筑進行翻新的項目,大多采用太陽能收集器來加熱水,為廚房的廢氣和氣候緩沖區(qū)提供熱交換器,中水用來澆灌植物,生物肥用來堆積肥料。德國的另一設計項目中利用室外的樓梯扶手,將其設計成太陽能板,既起到護欄作用,又可以利用夏日的驕陽吸熱,進行熱水處理,許多設計案例顯示,在建筑立面種植植物,合理選擇深色隔熱百葉窗能起到吸收太陽能的作用;在德國慕尼黑威斯巴登音樂會所設計項目中, 設計師在窗戶上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內重構件來改善進入室內的光照。
尊爵公館 高級音樂會所設計俱樂部 ►點擊查看
通過角度的變化,在陰天時可以將光線反射到室內頂棚,增加室內亮度,在晴天則可以起到遮陽作用,同時由于流線的造型設計,又可以加快空氣的流速,節(jié)能作用明顯。對于設計創(chuàng)意來說,室內設計師的國際視野更重要,主動研究吸收國內、國外優(yōu)秀設計師的探索經驗可以使設計更為實用、創(chuàng)意更為活躍。比如,借鑒國外室內采光的設計經驗,就可以利用天窗的間接反射,將會所設計為大空間或共享空間。使光線柔和又避免強光照射,室內空間上下層之間的貫通,對調節(jié)空氣,增加空氣流通非常有效,對于絕大多數(shù)沒有共享空間條件的室內,則可以充分利用窗戶進光的角度調節(jié)來解決,把餐飲、辦公等空間入口盡量設計在北面,以便更多的房間能夠面向南面而使空間更為實用,靠路口的窗戶設計成雙層,并且使兩層之間有較寬的距離,窗戶錯開設置,降低室外噪音污染等等。設計師多關注國外同行的設計動態(tài),多了解國外探索、總結的節(jié)能設計經驗,可以使自己的創(chuàng)意更加完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