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間及環(huán)境的私有與公共是一種互為轉換的關系,也就是說,環(huán)境是在一種變量關系中運轉的,其中人作為一種絕對因素使得環(huán)境構成了太多的空間語意。比如,KTV場所,它是一個公共的娛樂性空間,但是每個包廂又具有私有領域的公共性。在任何一個空間,私有和公共都是相對而言的,沒有絕對的私有性和公共性。
這種互為轉換的機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是經??梢姷模拖衲愕淖∷?,對外是一個私人領地,他人不可侵犯,而當你的朋友來訪或參加聚會,家的概念就有可能發(fā)生改變,成為人際交往的場所。因此,家的空間有時可理解為是公共領地,起碼客廳作為一種開放空間,基本上外人可以進入。對于家人來說,客廳、廚房、餐廳等空間帶有家庭中公共領地的性質,家庭成員可以隨意進出,但是,臥室則就不同了,純屬于私人領地,可進入的程度受到了極大的限制,即使是父母在進入孩子的房間時也要敲門后方可進入,這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。由此可見,空間中“私有”與“公共”的概念轉換取決于使用者對內容的約定,空間的使用也正是在轉換與變化中獲得更多的價值和意義,KTV包廂設計也不例外,公共和私有并存。
那么,在一些集體性的空間中,公共空間私有性的問題也值得研究。KTV設計公司哲東設計師舉例說,就拿我們熟知的教室來說,班級作為一個整體概念,承擔著對教室的集體監(jiān)管與維護,然而班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又是個性的主體,必然會有差異性的需求和表現(xiàn)。這種差異性有時會在一個集體性空間環(huán)境中顯現(xiàn)和表達??臻g被劃分為“內”與“外”的關系,而空間的“公共”與“私有”在人們的擺布中被不斷切換、分配,并表達著人們的意愿。
顯然,人們對領地主張是如此的鮮明而賦有差異性,對空間和場地的要求遠比設計師想象的復雜。因此,KTV設計不僅僅是對功能合理的劃分、領地監(jiān)管與維護的考慮,而且還要顧及人的心理感受和切實需求,要滿足人們個性的表達意愿,就像人們喜歡按照自己的意愿穿衣打扮一樣,來努力營造屬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領地。